第三百三十五章乘风过江(1 / 2)

清平天下 妙时尊者 5838 字 18天前

最新网址:m.bayizww.com一天一天又一天,宁源谷中的大战,依然在继续。

经过了这些天的血战,宁源谷变成了‘人间地狱’。

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双方将士堆积起来的尸体,已经达到了可以阻挡视线的地步。

可见,此战是多么的惨烈!

此时,双方的将士们,只知道听从主公的命令,然后,便朝着山谷内冲去。

至于最后的结果,他们知道:肯定是十死无生的。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

军令如山,不从便死。战争如此,岂能苟全?

此时的山谷,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场’。

进者很多,但能出来者,寥寥无几。

......

宁源谷北侧,诸将聚集在李清的身边。纷纷请战道:“主公,让我带人上吧。我这一卫的人马,战斗力颇为强大,能顶两卫的人马使用。”

“主公,让我带人上吧。我这一卫的人马,防御力颇为强大,能扛得住对面的攻击。将那些受了伤的战友们,救回来。”

“主公,让我带人上吧....”

看着众将那殷切而希望的目光,李清的心中,生出了一丝激动之情。

这才是同袍,敢把性命交给对方的同袍。

这才是自己麾下的精锐之军。

他们为何要如此?

是为了那份军功和奖赏吗?

自然不是!

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兄弟和战友。

这一战,定会纠缠很久。这是谁都能看清的问题。

越早的进入宁源谷中,生命的安全保障,便会越早的减少一分。

我们先入,兄弟们后入。兄弟们的生命,便多了一份保障。

这,就是大家的目的。

只顾对方的安危,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宁源谷南侧,诸将也聚集在步思聪的身边了。

相对于李清身边的诸将纷纷请战的样子,步思聪的身边,则黯淡了许多。

他们争先恐后的,不是请战,而是为别人请战。

只听其中一人率先对着步思聪说道:“主公,平日里,吴承业将军的那一卫人马,自诩战斗力非凡,天下无敌。

现在,就是检验他们战斗力的时候了。

让他们上吧,定能把对面打的落花流水,四散而逃。”

吴承业:“......”

这个时候,你说这个,想我死吗?

哼,要死一起死!

吴承业听后,也立即说道:“主公,你别听齐安宁将军胡说。

他的那一卫人马,那才叫一个厉害呢。

上一次,我听他说:‘暗月山的三千山贼,他仅用了五百人马,便将他们拿下了。’

这一次,对面的李清军虽然难缠,但只要有齐将军出手,定然也是手到擒来的。”

哼,夸功劳!

我也会。

看看谁先死。

齐安宁:“......”

“主公,要是这么说的话,吴承业将军可比我厉害多了。上一次平乱,我的人马刚到,吴承业将军便结束了战斗。攻其七寸,一击致命。吴承业将军的军事素养,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的巅峰。”

吴承业:“主公...”

齐安宁:“主公...”

宁源谷内的长久战争,已经快把步思聪烦死了。

身边两人这喋喋不休的‘聒噪’,让步思聪的心,瞬间便处于了崩溃的边缘。

这两个人,什么玩意?!

齐安宁和吴承业的小心思,步思聪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个时候,入宁源谷,那绝对是谁入谁先死。

这么奋力的吹捧对方,不过就是为了让对方先进去。毕竟,让别人先进去了。自己的安全,便又多了一分保障。

都什么时候了?一个个的,只顾自己的安危,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悲哀啊!

此战,危险啊!

“都给我闭嘴!我说让谁上,谁就给我痛痛快快的去。再敢墨迹,军法从事。”想到这里,步思聪对着众将大声地呵斥道:“吴承业,下一个是你。齐安宁,在下一个,是你。就你俩能说,我倒要看看,你们的人马的战斗力,是不是也像你们嘴上的功夫一样,这么厉害。”

吴承业和齐安宁一听,瞬间焉了。

刚才跳的有多欢,现在沉默的,就有多安静。

早知道,就不陷害对方了。

这下可好了,一刀切,两人都死了!

这是‘损人不利己’。这是用尽计谋,然后手拉着手,一起去赴死。

两人相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那深深地哀愁之情。

一前一后,这结果,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

作战双方,一方是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另一方是勾心斗角,互相算计。

在格局上,胜负已分。

这最后的结果,还会差多少呢?

步思聪一方的人马众多,足以弥补这其中的差距。

可李清一方,又怎能没有准备呢?

他的准备,有点惊险。但胜利之后,受益匪浅。

说是‘一战定天下’,也不为过。

......

是夜,长江岸边,豫州之畔。

黄天纵看着在月光之下,波光粼粼的江面,心中久久而无法平静。

今夜,他要率军做一件大事。此事一旦成功,这天下,便归了李清。然而,一旦失败,他的性命,估计就永远留在那边了。

这是用命换天下,这是,壮士之举!

见身后的众将士们早已经准备就绪了。黄天纵遂下令道:“登船,过江!”

话音落下,数万名精锐的李清军将士,登上了在一旁,早就准备就绪的水军战船。

他们的战船,皆用巨大的铁锁链连接在一起了。这样,在风平浪静的夜晚,便可平稳如初。从而避免了北方将士们晕船的现象。

这是安稳之举,同样,也是极度冒险之举。

一个时辰之后,他们的战船,向前安稳的行进着。

但此时,江面之上,亮起了几盏明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