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无理辩三分!(1 / 2)

第423章 无理辩三分!

听得苏允这般说话,吕惠卿只是冷笑不已。

苏允倒是没有想着一次性能够劝降吕惠卿,示意手下将吕惠卿等人羁押起来。

虽然擒贼擒王,但太原军大部分兵力尚存,他还得去处理此事呢。

只是临走前,苏允笑着道:「吕公若愿归顺,某将以熙宁旧制委公重整朝纲,太师之位虚席以待。

今公独木难支,若执迷不悟,他日静塞军破长安,公何以自处?程颐已持半符为证,望公三思。」

说完此话,苏允便抬脚出了帐篷。

郑年安紧随其后,跟着苏允出了帐外,凑近低声道:「经略,你为何要劝降这吕惠卿,这吕惠卿背信弃义丶祸国无耻,人格低劣,为世人看不起,他若是真降了,岂不是要坏了咱们的名声?」

苏允闻言笑道:「所谓背信弃义丶祸国无耻,人格低劣云云,不过是旧党污蔑,吕吉甫实则是个有卓越才能的政治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比王安石还要厉害。

若得吕惠卿来投,我延安府不仅得一老辣政治家,关键还给大宋文人打了一个榜样,连曾经的宰执都投了我,可见大宋朝已经是到了末世,而我延安府,才是中国之未来,这一点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要珍贵。」

郑年安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您这是千金市马骨!」

苏允笑了笑,算是默认了,不过他没有说其他的。

其实苏允看重吕惠卿的是吕惠卿在变法上的能力。

王安石变法之中,诸多变法条文,比如说青苗法等等,虽然是王安石提出,但实际上落笔的却是吕惠卿。

王安石甚至曾评价他「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并称其为「吾之颜回」,足见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认可。

而吕惠卿不仅协助起草变法文件,还在王安石罢相后主导政策调整,比如说完善青苗法执行细节以平衡强制性。

在苏允看来,这是个具有丰富变法经验的变法大臣。

现如今苏学会很快便要拿下西北,拿下西北之后,便要迎来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跟变法也没有差太多,急需要有一个有过丰富经验的人来协助才行。

虽然说苏允自己见多识广,亦是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苏门六子等诸多贤才襄助,但在这种重大事务之中,有一个有这丰富失败经验的人来协助,可以让他们走更少的弯路!

这才是苏允想要劝降吕惠卿的原因。

苏允翻身上马,轻喝一声:「走!」

此番苏允先是袭击石敏带领的大军,随后又奇袭吕惠卿,将其虏获,太原军一下子失去了指挥,顿时陷入大乱之中。

苏允这会儿便是要去彻底击溃太原军!

苏允骑马奔驰而出,三千骑兵紧跟其后,朝太原军混乱的大营冲击而去。

太原军听闻吕惠卿被虏获,顿时一个个惊慌失色,顿时大营中有数千骑奔驰而出想要救援吕惠卿。

吕惠卿乃是朝中重臣,若是他被俘获而军队无所作为,那麽之后军中将领可就要被治罪了,这样的大罪他们可不敢当。

数千骑奔驰而出,便当头与静塞军撞上了!

苏允见状大喜。

打野战啊?

打野战好啊!

他这番轻骑突袭,攻城略地有点困难,但打野战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允拔出长枪,寒芒映着天边残阳,将脸庞镀成血色修罗。

三千静塞军的马蹄声如战鼓轰鸣,他目光如炬,盯着前方烟尘中若隐若现的太原军骑兵。

「结雁形阵!」

一声令下,骑兵们迅速变换阵型,如同张开的羽翼,准备将猎物撕裂。

太原军的数千骑兵虽然慌乱,但凭藉着人多势众,仍是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双方甫一接触,顿时喊杀声震天,兵器相交的铿锵声丶战马的嘶鸣声丶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苏允一马当先,长枪舞动间,寒光闪烁,所到之处,太原军士兵纷纷落马。

混战之中,苏允突然瞥见对方阵中一员将领,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正在奋力指挥。

苏允心中一动,认定此人必是太原军的关键人物,若能将其斩杀,定能瓦解太原军的抵抗意志。

苏允一招手,顿时有数十骑兵跟着他一起往那个将军蜂拥而去,那将军看到苏允朝他而去,亦是面无惧色,直接带着数十骑亦是突袭而来!

苏允呵呵冷笑,随即大声道:「射面!」

他一声令下,登时数十骑兵齐齐射箭,那将军大惊失色,但如此近距离之下,却是再难避过,顿时被射落坠马!

此时郑年安率领一队骑兵从侧翼杀来,冲入太原军阵中,顿时搅得对方阵脚大乱。

太原军士兵们见势不妙,开始出现溃散的迹象。

若此时那将领尚在,那他及时抽身回去,说不定能够稳定局势,但这将领已死,其馀人群龙无首,只能由各都头带领孤军奋战,数千骑兵顿时被分割成为一小块一小块!

苏允抓住时机,将太原军大旗斩落,太原军士兵们见将旗坠落,顿时军心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四下逃窜。

苏允乘胜追击,率领静塞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太原军的残部彻底击溃。

与此同时,被羁押的吕惠卿就在战场外看着这一场大战的进行,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着苏允在战场上的英姿,不禁暗暗佩服,他忽而苏允对他的评价和劝降之语,也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