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另类应用(2 / 2)

海陆丰集团计划每年投入500亿华元的科研投资,让蓝鲸航天成为了全球科研经费最多的民营企业。

航天科工今年的预算,也只有580亿元,比蓝鲸航天多一点而已。

而且双方的资金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航天科工需要进行很多个项目,没有办法像蓝鲸航天那样,专注于几个项目。

这也是航天科工选择和蓝鲸航天合作的重要原因,谁让蓝鲸航天有一个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

江淼听完了张成栋的工作汇报,又听取了财务部的半年财报。

今年上半年,海陆丰集团的财务状况非常良好,随着东南亚丶东北亚的持续开发,集团上半年实现了1.5万亿元的收入,净利润则是7761亿元。

集团累计债务为3849亿,累计储备资金为13247亿元。

这还仅仅是上半年,下半年这个营收规模会继续扩大。

了解集团的财务状况,江淼对于各项投资更有底气,毫不犹豫批准了金星开拓计划。

而随着海陆丰集团公布金星开拓计划。

亚洲联合体内部的相关企业,也随之摩拳擦掌起来,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毕竟这是每年500亿的投资,持续十年的长期项目,只要可以拿到一部分订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一份长期饭票。

不过,这些企业都清楚一点,那就是海陆丰系的企业,对于供应商向来苛刻。

这种苛刻倒不是表现在利润率和付款周期上,而是表现在一些特殊规定上。

比如供应商的员工待遇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丶产品质量丶环保状况丶合同履行情况之类。

但凡有一项不达标,就会被踢出供应商名单。

为了获得订单,不少企业已经开启了内部整改,同时想方设法找门路,想挤进海陆丰系的供应体系之中。

而海陆丰集团的监察部,也紧盯着公司的相关高管,看看有没有人会铤而走险。

江淼安排了一下事情之后。

也打电话和王砺锋谈了十几分钟,对方表示已经说服了一部分人,但还没有获得决定性的支持。

对于这个情况,江淼早有预料。

毕竟赛里斯的相关经费,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需要投资的项目却非常多,分摊到各个项目上,就没有多少钱了。

王砺锋要推动「九黎计划」,肯定没有那麽简单,不过如果将时间拉长一点,以五年为一个研发周期,那每年投入二十多亿,应该是有可能获得通过的。

至于两三年内,投入一两百亿,可能性不大。

除非海陆丰集团愿意出资支持。

但江淼并不着急,主要是这种项目大概率不会允许海陆丰集团这种私人企业主导,他没有必要大包大揽。

和王砺锋沟通之后,江淼来到之前让黎子轩安排的室内农业基地。

这个一百多亩的室内农业基地,就建设在揭西县这边。

他让人提前运输过来的东西,已经被基地的科研人员安装在基地内部的种植室内。

穿着防护服的江淼,通过玻璃观察窗口,看着种植室内的营养液池上,正放置着一个个漂浮在水面的箱体。

箱体表面是一层蓝绿色的东西,看起来像一片大叶子。

这东西就是他研究无排异器官过程中,研发出来的副产品:超级叶绿体。

超级叶绿体被植入了转基因王莲的叶片之中,这种超级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可以达到14.3%。

研究员阿海就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他在一旁小声解释道:「老板,目前基地的种植室,光照都是通过上方的透光玻璃,没有采取人工补光措施。」

「其他情况呢?」

「由于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的提升,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够,采用了空气分离机,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目前为了维持帝王莲的正常生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维持在0.43%左右。」

「几乎是近地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十倍?」江淼目光平静。

阿海一边点头,一边继续说道:「另外营养液的消耗速度也比较快,好在老板解决了氮素肥料的问题。」

江淼其实已经考虑到了养分消耗的问题。

毕竟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这麽高,自然意味着这个植物体需要的养分,也会跟着增加。

其中氮素肥料,他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让帝王莲叶片表面变厚,同时形成类似于海绵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增加叶片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让帝王莲更加容易从空气之中吸取二氧化碳和氮气。

帝王莲不需要补充碳素和氮素,反而需要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

如果帝王莲种植在野外环境,要麽被野外环境消灭,要麽逐步退化。

毕竟野外环境可没有二氧化碳含量0.43%的空气给它们吸收,也没有人工补充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

这也是限制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的另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天然环境不适合能量利用率比较高的植物生存。

就好比远古时代的昆虫,可以生长得体型庞大,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层氧气浓度比较高,这才有巨虫时代的产生条件。

江淼搞超级叶绿体,并不是为了在野外种植帝王莲,而是为了调节全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

拥有超级叶绿体的帝王莲,本质上就是一种二氧化碳高效捕获器。

这样一亩帝王莲,理论上每年可以生产12吨淀粉丶7吨蛋白质丶5吨油脂。

这个产能是什麽概念?

12吨淀粉按每人每日400g计算,大概可以满足82人一年的主粮需求。

而7吨蛋白质,按每头肉牛80公斤蛋白质计算,则相当于87头肉牛的蛋白质。

5吨油脂大约可转化为5300升生物柴油,相当于6.5吨原油。

这种技术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很快可以摆脱露天农业的模式,只需要以前十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就可以养活全球人口。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

如此高的能量利用率,也意味着对各种养料的消耗量,同样会快速攀升,而且如果大规模推广,很有可能会引发全球的大气层出现碳枯竭,到时候就不是全球变暖了,而是全球变冷了。

因此现阶段,江淼并没有打算马上推广这种技术。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