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鸡肋(2 / 2)

毕竟为了保证外骨骼的正常功能,该款外骨骼内置了6公斤的高能固态电池,因此单单是电池成本,就达到了102万元。

更何况这仅仅是电池的生产成本,还没有迭加研发成本丶利润率,加上外骨骼的其他成本。

一套魏武卒3的总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0万元左右。

哪怕是采购作为特种作战使用,这个成本也非常高了。

反倒是魏武卒2进入了实用阶段,因为魏武卒2的电池设计思路,是走了性价比路线,电池重量同样为6公斤,成本却只要3万块钱左右,就是能量密度只有每公斤500瓦时左右。

为了弥补魏武卒2的续航能力不足的缺点,近期增加了一套2公斤左右的光伏薄膜发电系统,可以在白天展开一块面积20平方米的光伏薄膜,通过光伏发电,给电池进行充电,或者维持外骨骼的日常功耗。

而且光伏薄膜发电系统,还可以作为外骨骼装甲的特殊护盾,阻挡一些子弹丶炮弹弹片丶小型无人机的攻击。

加上国内的其他技术越来越发达,类似于红外夜视仪之类的设备,不仅仅成本非常低,功能也非常强,设备体积可以做得又轻又小。

如此一来。

外挂器官项目的用途,就和魏武卒系列的外骨骼装甲高度重合。

这就是王砺锋认为该项目鸡肋的原因。

当然,外挂器官项目并非没有优点。

从江淼的设想来看,外挂器官项目至少有三个机械外骨骼没有的优点。

第一,就是续航能力。

第二,则是生存能力。

第三,是功能比较多。

续航能力方面,外挂器官项目衍生出来的生物基甲,可以靠吃东西和光合作用维持系统的能量需求。

吃东西和光合作用非常好理解。

如果是在动植物丰富的森林之中,那生物基甲的续航能力几乎是无限的,除非将使用者周围的森林全部毁灭,不然很难断绝其能量。

光合作用目前只是辅助,因为江淼只在实验室实现了14.7%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

哪怕是将生物基甲表面都改造成为光合作用层,每天也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1000到1400千卡的能量,人类每天需要2400到3000千卡的能量,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江淼的远期目标,是通过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30%左右。

只有达到这个能量利用率,叶绿体皮肤才可以成为生物基甲的核心供能方式。

而生物基甲的生存能力。

则和第一个优点的续航能力息息相关,毕竟都可以靠吃草维持正常生理需要了,生存能力自然非常厉害。

除此之外,生物基甲的生存能力,还表现为「抗毒性」丶「无氧呼吸」丶「水下呼吸」丶「沼泽潜伏」丶「非牛顿流体护甲」丶「体温伪装」丶「气味掩盖」等。

这些功能也表明了,生物基甲的第三个优点,那就是功能非常多,各种千奇百怪的辅助能力,让使用者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

另外生物基甲在生产成本上,只是前期研发成本比较高,后期要大规模生产,反而比机械外骨骼便宜,维护成本也非常低。

一旦生物基甲完成研发,就可以使用生物培育舱,进行大规模培育,一套生物基甲大概十几万元就可以搞定。

因此这是一种大后期的装备。

虽然王砺锋没有把握说服其他人,但他还是愿意尝试一下。

他留了一个电话给江淼,便急匆匆回京城了。

倒是何锦堂留了下来。

江淼的私人休息室内,他一边倒茶,一边问道:「老何,幼薇那边的情况如何?」

「她已经和那个男的分手了。」

「你怎麽说服她的?」江淼还挺好奇这件事的后续。

何锦堂脸色带着一丝冷笑:「呵呵,我不需要说服她,我只是安排了一次偶遇,让她看清楚那个混蛋的真面目,再让她助理添油加醋一下,两人一下子就分了。」

「原来如此。」

「我就知道那个混蛋不安好心,还以后不要孩子,原来他偷偷和前女友生了一个孩子,然后养在他老家。」

「有点小聪明。」江淼也觉得这个家伙只有一点小聪明,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却不知道何锦堂要查他,只需要一句话的功夫。

至于后面,何锦堂如何炮制对方,他没有多问,而是提起了一个事情:

「老何,我们集团下属的蓝鲸航天,八月份要发射一艘探测器,计划过去金星进行科研考察。」

何锦堂喝了一口茶:「这件事我看了你们的申请,你们怎麽对金星感兴趣?为什麽不去比较热门的火星?」

「金星更加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火星只能作为资源星。」

听了这个回答,何锦堂看出了江淼的想法:「哦?这麽说来,你们公司是打算研究在金星长期居住的技术?」

「嗯,毕竟重力才是一个星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火星的重力和地球差别太大了。」

「这个项目要投入不少钱吧?」

江淼简明扼要地描述了一下未来的规划:「未来十年内,我打算持续投入大约5000亿资金,推进金星开拓计划,在2040年前,在金星大气层上空,建立一座可以维持5000人长期生存的金星城市。」

「有把握吗?」何锦堂有些担心。

「这种项目成功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带动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

何锦堂随即回过神来,笑着问道:「你小子不会想拉航天科工一起干吧?」

「有这个想法,不过成与不成,就看航天科工那边,反正海陆丰集团会按自己的节奏推进这个计划。」

何锦堂摩挲着茶杯,过了一会他说道:「我帮你和航天科工那边沟通一下,不过不保证成功。」

「没有关系,我对于这方面无所谓。」江淼确实无所谓。

毕竟海陆丰集团今时今日的规模,十年持续投入5000亿资金,每年也才500亿而已,对于整个集团的资金炼压力不大。

更何况海陆丰集团还可以通过这些投资,回收一部分资金,同时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