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两主相谈(1 / 2)

清平天下 妙时尊者 5121 字 18天前

最新网址:m.bayizww.com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清军守住了冀州城,并拿下了青州,徐州,豫州这三州之地。同时,还缴获了接近三十艘的水军战船。

这优异的‘成绩’,稍微想一想,就让人觉的有点不可思议。可现实,就是如此‘实事求是’的摆在李清的面前,让李清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思事先虑败!

地盘扩展的太快,好处很多,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坏处。

地盘大了,粮食产量多了,麾下的人才也多了。后备力量,更加地充足了。

这是好处!

但同时,地盘大了,超出了李清等人的预想,让李清等人,在一时之间,适应不过来。

各地军防混乱,粮食运输不畅,杂事丛生,耽误训练...

这是坏处!

是而,对李清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静下来,好好的消化消化。

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但拉出来的东西,肯定是经过自己消化的。

扬州步思聪正是看准了这点,才会立即集合力量,兵发徐州。

目的,就是为了打李清一个措手不及。以徐州为跳板,全面击溃李清军。

对此,李清确实很慌张。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自己就占领北方之地,半壁江山了?

怎么让人那么的不敢相信啊?

是而,每天早晨起来,李清都会掐一掐自己的手臂。

让疼痛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做梦。

为什么不是掐别人,原因无他,他不敢!

哪位夫人,他敢掐?

是而,只能是自己了。

这是尊重,也是爱,同时,也是关心。

就在李清刚刚得到‘步思聪兵发徐州’的消息之时,便连夜召开了‘政事堂’的紧急会议。

商讨应对之策!

众人的想法,果然是全面的,精辟的。

因此,到了清晨时分,传令兵便朝着各地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各位封号将军依令行事,赶到了各自的‘岗位’之上,负责各方的防守。

从兖州回来的马虎义,率领八万精兵,前往凉州西侧,防止西方的西域诸国联军的趁虚而过。同时,从豫州回来的马兴昌,率领六万精兵,前往平雁关,防止北方的黑狼部人的大举南下。

步思聪的手段,李清已经领教过多次了。

只要是他能利用的势力,无论身份,皆可利用。

这做法,没有底线,让人不齿。

从兖州回来的蔡英,率领五万人马驻守京州,防止益州和荆州的人马北上。同时,秦春风率领三万人马,驻守幽州,准备随时支援天横关的诸葛无敌。

大将军黄天纵的人马,依然坚守在豫州。即要阻挡荆州和扬州的人马北上,保护水军战船,又要随时准备支援徐州。可谓是一举三得。

位高权重的人,身上的责任,自然就要大一些。

最后,大将军王克敌率人进入徐州,援助南宫家。同时,李清亲自召集大军,自并州而出,奔赴徐州支援。

商讨之时,‘政事堂’的四人皆出言劝阻过李清。

“徐州之地,已有百战百胜的大将军王克敌前去支援了。

论武艺,他的麾下有雄霸天下的欧阳星辰,西门正风以及蒙大憨;论排兵布阵,他当属我军的第一人。有他在,虽然说不能击败步思聪的五十万大军。但坚守城池,绝对是没问题的。何须主公亲自前往?

主公此时乃万金之躯,不能轻易涉险的。

再退一万步说,哪怕王克敌将军败了,凭着我们的骑兵的精锐,步思聪也无法入侵其他州府。

只要再给我们两年的时间,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

步家必败!

为何要急在这一时呢?”

李清听后,说了几段话,众人便放行了。

“天下的百姓,受苦已经很久了。我早一日打下扬州步家,他们便能早一日得到解脱。我可以等两年,但不能让他们带着希望,也再等两年啊。”

“据‘飞鸟卫’报,对面的步思聪,已经到了徐州。既然他都去了,我李清,怎能不去?兵对兵,将对将,主公对主公。别人,差了点格局与境界。不行的。”

......

一个月之后,李清率领着十万大军,到达了徐州城下。

步思聪早就收到了消息,带领着五十万大军,往南退去。

此时的徐州城,已经被步思聪军的五十万大军攻打很长时间了。要不是李清的援军到来,对面还会继续攻打下去,他们的处境,还会更加的艰难一些。

整个城池之内,到处都是疲惫的李清军将士、残破的城墙以及随意丢弃的武器。

幸亏南宫家提前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不计成本的供给李清军,才没有出现断粮的情况。同时,徐州之地,雨水充沛,也没有出现断水的情况。

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这凄惨的场面,李清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结束这万恶的战争。”

......

徐州南侧,庐州府,灵合县内,有一片广大的山谷,叫作宁源谷。

此谷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唯有中间存在一条道路,供人来往。是而,此谷也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毕竟,只要在山谷的一端,放上一支人马,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