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谣传(2 / 2)

红楼春 屋外风吹凉 7789 字 27天前

球攮的,也不知是哪个把路都走绝了!

姜林也不知道,他祖父为何至今还看好贾蔷,着实没道理。

不过姜铎如今,已经没有精力再教诲他了……

没去理会姜林阴沉着脸在想甚么,贾蔷起身出了敬义堂内堂。

今日之行还是有收获的,至少能确定,这老鬼并非危在旦夕,还能再活一阵。

哪怕能苟延残喘一年,许多事都会大不一样,至少,贾蔷这边会更从容许多。

这位老公爷去了,别说养心殿和武英殿内要小心翼翼,就是他,都难免心神不宁。

毕竟,军中一旦乱了起来,那才是真正要天崩地裂的……

若非如此,隆安帝也不会将半个太医院都摆在赵国公府,每日病案都要按时送往宫中。

这样想来,同为国公爷,差距还是有些大啊……

……

内宅。

姜家几个妇人围着姜英嘘寒问暖,尽管已经知道她在贾家过的不如意,却还是刨根问底的详细问来。

姜英自是报喜不报忧,便是和宝玉的关系,也只道因为恰逢母丧……

问了半晌后,邹氏大骂道“你那个婆婆,真真是糊涂到家了,又毒又坏!坑人也没这样坑的!”

王夫人的死因,能瞒得过寻常百姓,又如何能瞒得过赵国公府这样的门第?

都知道她是为了疼儿子,人回不去魂儿也要回家看儿子,才自寻短见。

若不是姜英的存在,同是做母亲当娘的,说不得还会感同身受叹她一声当娘的不易。

可如今涉及到姜家女儿的幸福,就对这等行径憎恶不已。

要死就早死,正好死在大婚那天,岂不让媳妇背上“丧门星”的骂名?

着实不是东西!

可姜英还能说甚么……

三太太问道“他家老太太对你还好?”

姜英点头道“并无刁难之处。”

这就很难得了,这些姜家女人也都是当婆婆的,便是她们,也让新妇立了不少规矩。

一代又一代的媳妇吃尽苦头熬成婆,再让自己媳妇继续吃苦。

这是为了磨掉女子当姑娘时养尊处优养出的娇气,让她们听话懂事知规矩。

贾母能不让姜英立规矩,这就算是幸事了。

这个话不能多聊,影响家里安宁,四太太岔开话题问道“贾家那边一大堆大姑子小姑姐,都还好相处?”

姜英又点了点头,道“都挺好的,也友善于我。”

邹氏忽然叹息一声道“贾家那边的事,我也耳闻了些。听说还是那位小公爷是个明白人,处处维护着你,替你说话。”

家里若没个强势之人护着,这世间哪有好做的媳妇?

更何况,还是不得丈夫疼爱的媳妇。

见姜英颔首承认,三太太迟疑了下,小声问道“总听人说他家家风不大好,英儿去了后,可看出甚么来?”

“啧!”

一群妇人不无埋怨的瞪了三太太一眼后,却又纷纷转过头来,巴巴的看着姜英。

关于贾家……或者说关于某人的传闻里,香和艳两个字都快概述不了了。

一群女人们,真的好想知道……

尤其是,方才都见了某人的风采,俊秀的着实不像话。

当然,她们也是为了关心姜英,不能走了岔路……

在诸人的注视下,姜英红了红脸,摇头道“自我去了贾家,发现贾家那位国公爷虽因身份不同,又是族长,不受寻常辈分所限,但于老太太面前仍是规矩见礼,于家中姊妹面前,也坦坦荡荡,如亲姊妹手足一般,不似说的那样……他其实应该,只是不愿受繁文缛节所束缚,但对老太太孝敬,对姊妹友善,便是对……夫君,虽怒其不争,也没有撒手不管,在外面给他置办了书舍,让他有个正经事做。”

这个答案……可不怎么过瘾啊……

因而又问道“那,对他那两个婶婶呢?”

姜英心里有些复杂,其实有心之下,如何会看不出蛛丝马迹来……

她却仍是摇了摇头道“那样的人家,当家奶奶身边不知跟了多少媳妇、丫头,且处处都有人。我留心瞧了瞧,两位嫂子每日都是从早忙到晚,少有空闲时候。且二嫂子都早有身孕了,可见,那些都是谣传,实不可信。”

众人闻言,都松了口气,不过有些人居然看起来有些失望……

四太太却高兴的笑着念道“阿弥陀佛!我就说,岂有那等混帐事?必是有人瞧贾家又兴旺起来,故意造谣中伤。果真论起来,外面排揎咱们国公府的混帐放屁话还少了?好孩子,如今只盼能早点熬过你婆婆的孝期去,时间长了,日子总会好过起来。”

姜英默默点了点头,看着这熟悉似又已经开始陌生起来的家里,心中愈发孤寂落寞……

……

<scrpt>();</scrpt>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